本网讯:根据公共艺术专业课程安排的需要,2022年5月30日-6月3日,由王杨林、李寅、王安澜老师带队2022级学生前往阿坝州进行民族地区艺术考察。
2023年5月30日,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前往映秀(地震纪念馆)。展馆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多媒体、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的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社会各界大爱援建,灾区群众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师生在参观过后对大地震的遇难者进行了默哀,以示纪念。

图一:师生考察地震博物馆(映秀)
下午全体师生随车抵达汶川县羌人谷,进入村落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古老的羌民居、碉楼建筑群。由于长期交通闭塞,羌人谷平时几乎没有外人进入,因此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羌族习俗和自然风景。老师们根据羌寨建筑的材质结构、造型特点等方面对同学们做了讲授,让同学们感受了羌族淳朴的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

图二:王安澜老师在羌人谷讲授课程
2023年5月31日,师生们辗转阿坝州首府马尔康,考察的首个场所就是西索民居。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村落中有一座600年历史的藏族寺庙——丹达伦寺,里面保存着精美的壁画,教师根据壁画的现状及制作工艺对同学们做了讲解,希望大家积极发掘阿坝州壁画资源,做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图三:师生考察西索民居
2023年6月1日,师生们共同的“苦修”之旅,在高海拔地区爬山2小时,前往毗卢遮那圣窟,受最纯粹的藏地文化。毗卢遮那圣窟属处在悬崖峭壁的天然石窟中,局限于地理位置,规模不是很大,石窟外面有两排建筑,框架结构,红色墙体,典型的藏族建筑风格。通过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洗礼,让同学们了解了当地文化与艺术的关系。

图四:师生考察毗卢遮那圣窟
2023年6月2日,同学们来到了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红原县,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辛苦与艰难。此处还有有优美的湿地草原风光,气势雄伟的雪山森林景观,浩瀚神秘的宗教文化,绚丽多彩的藏乡风情。

图五:师生考察红原“长征路”
2023年6月2日,民族地区艺术考察的最后一天,大部队到了最后一站——松潘古城。松潘古城是中国苜屈一指的古城墙遗址。位于城东、城南、城北的三座城门顶部均呈半月形,门基大石上镂刻着各种别具匠心的浮雕,古色古香,至今保留着远古的韵味。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古城的公共雕塑、公共设施等。根据古城整体面貌,师生就“古城还需要哪些公共设施”展开讨论。

图六:师生考察松潘古城

图七:教师与学生每日分享(一)

图八:教师与学生每日分享(二)

图九:教师与学生每日分享(三)
经过本次考察同学们对藏羌民族文化有了深刻认知,教师团队在考察过程积极组织同学们进行每日考察的分享与讨论,从分析民族地区公共环境设施的优劣,到提出最佳方案的畅想与实现,最大限度的将学到的知识融入本次考察。从而真正印证了公共艺术专业“地方性”、“民族性”、“应用性的”的办学理念。
摄影:王杨林、李寅、王安澜
撰稿:王杨林
初审:焦凤
终审:马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