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 科研建设 正文

阿坝藏羌走廊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考察

作者:时间:2023-08-24点击数:


美术学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学科发展特色,兼顾教师个人研究兴趣,特围绕阿坝州传统美术类非遗组织了暑期考察团队。“阿坝藏羌走廊传统美术类非遗资料搜集团队”属其中之一,该团队成员张宇、张雪梅、刘椿会三位老师于20238月16日至22日,至马尔康对阿坝州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及传习基地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考察。




 

816日,考察团队从成都至马尔康。

17日,考察团队至阿坝州文化馆,该馆(州美术馆 州非遗中心)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部主任徐文君对阿坝州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现状作了详细介绍。随后,双方就目前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18日,阿坝州文化馆组织非遗保护相关工作人员与考察团队围绕阿坝州非遗项目的分类、命名等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其中,徐文君主任讲到,由于缺乏专业性较高、学术性较强的非遗研究人才,目前阿坝州非遗的分类、命名等没有明确的标准,并希望后期通过管校合作的方式,共同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办公室主任毛维娜亦表示,高校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基地,高校研究人员加入非遗传承队伍,将阿坝州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字的方式予以记录、宣传、推广,让阿坝州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高原,走进国际视野。









 

19日,考察团队至马尔康查北村对“嘉绒巧手刺绣合作社”进行了调研。该合作社负责人仁珍初对藏族编织、刺绣工艺作了详细介绍,并耐心向考察团队展示了作为州级传承人在保护与传承非遗工作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谈及对刺绣的坚守过程,仁珍初热泪盈眶,她说,这一世她活出了两辈子,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让她找到了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找到了存在的价值。

20日,考察团队至马尔康松岗镇调研了嘉绒佤唐卡传习所。该传习所负责人热布多吉说,嘉绒唐卡的题材包罗万象,几乎拥占了嘉绒民族所有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丰厚的藏民族“根”文化的印记。同时,唐卡艺术的“与时俱进”和“与日俱增”保证唐卡艺术传承千年的两大突出特征。




 





 

21日上午,考察团队至阿坝州博物馆观看了珍贵的文物,深切体会了阿坝州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与辉煌的成就。下午,考察团队至马尔康昌列山考察了昌列寺,该寺初创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属宁玛派著名寺庙之一。殿,一幅幅精美的唐卡,穹顶五彩斑斓的坛城,环顾四周,再极目而望,终于确信,都是在不经意间,闯入了隐藏在高原大山里的一座“九天佛国”。




 22日,考察团队返回成都。阿坝州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考察的第一阶段考察工作结束。

此次考察,为阿坝州传统美术类非遗资料搜集团队成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团队成员进一步认清,传承人的坚守与执著是非遗传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而如何保证非遗的“与时俱进”,或许是我们目前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撰稿人:张宇

摄影:张雪梅 刘椿会

审核:黄洋

 

Copyright all reserved. 美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      邮编:623002    招生咨询电话:028-623327122

美术学院书记信箱 574866268@qq.com,美术学院院长信箱337001315@qq.com,美术学院纪委监察信箱5170096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