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深入挖掘、整理、研究阿坝州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以阿坝州美术类非遗资源库建设为核心,并向理论研究、艺术创作、服务项目等方面展开的持续性研究工作,形成创新性成果,促进成果转换。美术学院教师王晶、王杨林、刘少勇一行三人围绕觉囊唐卡与藏经石刻工艺开展暑期田野调查。
本次调研工作从8月22日持续到28日,历时7天,三位老师从汶川县水磨镇前往马尔康、壤塘、阿坝等地文化馆、寺观建筑、传习所等地进行调研、座谈。深入了解觉囊唐卡与藏经石刻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交流,探寻其历史背景、艺术风格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传统艺术形式、技艺、文化内涵、审美意蕴与传承创新。
通过此次田野调查,使团队教师开阔了艺术视野,增强了对地域优秀文化的认知与自信。提高了团队成员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将资料转化为学术成果的能力。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在下一步的科研与艺术创作中,将进一步深度挖掘阿坝州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地域特色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来推动阿坝州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助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发展。

(图1:与藏文古籍修复传承人松热师傅交流)

(图2:与壤塘县文旅局藏戏团团长勒特老师交谈)

(图3:拜访羌姆面具传承人班玛师傅)

(图4:拜访觉囊唐卡传承人卓珍大师)

(图5:参观壤巴拉棒托石刻公园)
摄影:王晶、王杨林、刘少勇
撰稿:刘少勇
审稿:黄洋